拈花一笑悯众生

佛教5大冷知识,学佛人不可不知!

学佛人通常有很多疑问,不要说刚刚信佛的人,就算是接触了多年佛法,精进做了多年功课的老同修,对很多佛教的名词,概念的区分和理解,都不一定完全正确。以下摘录十大佛学的冷知识,与大家一起探讨。


1、慈悲不等于纵容


学佛人都知道,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慈悲之心,怜悯众生的痛苦,给予及时恰当的帮助,让他们能从困境中顺利地走出来。可是慈悲也必须有慈悲的原则和底线,如果失去原则,对对方的要求一味地满足,言听计从,那不仅不是行善积德,反而是造恶,因为这会助长他人的贪婪之心,使其坐享其成,最终毁其一生,实在是造恶不浅。


2、学佛修行不一定要出家


佛教中有一条就是要发“出离心”,只有远离尘世的喧嚣,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才最容易摄受自己的身心,潜心向道,最终证悟解脱,了脱生死轮回。可是出家修行并不是强硬性的要求,必须根据各人的因缘不同来决定,佛陀规定,在家信众如果出家,必须要取得父母家人的同意,方可出家,否则是有悖佛法的,当然也可以先出家慢慢给父母讲解佛法的利益功德,感化父母亲!


3、随缘不是随便


佛门中常讲一切随缘,这也被很多信众挂在嘴边,甚至很多非佛教徒也经常引用。这必须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,很多人误解为随缘就是随便,自己工作不努力,得过且过,学习成绩中等,也随缘吧,告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,以后另谋出路,这实在是大错特错。


佛教讲“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”,随缘必须要在“因上努力”的基础上,我们无论做何事,都要从“因”上去下功夫,努力种善因,培善缘,自己真正尽力了,结果才能随缘,而不是动不动就把“随缘”两个字挂在嘴边,以此作为自己不努力,不积极进取,懒惰放逸的借口。


4、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”并不是提倡吃肉


有很多学佛的师兄都遭遇了这样的困境,当我们按照佛教的戒律控制自己不吃肉,不饮酒的时候,其实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和清净心,而常常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,非常尴尬。周围人纷纷劝说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”,劝你学佛只要心中有佛,心中有这个信念就行了,不必遵守不吃肉,不饮酒的戒律。这时正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了。


“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”出自道济禅师,他是一位得道高僧,按理不应说出这样的话,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只是这首诗的前半部分而已,知道后半部分的人太少了,后两句是“世人若学我,如同进魔道。”道济禅师得道开悟,吃肉喝酒是为了随缘度化众生,将其接入佛道,他吃过的肉,从嘴里吐出来还可以变成活的,我们能有这样的本事吗?所以说凡人绝对不能效仿,这是层次境界的不同造成的,平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能不谨慎,否则造业无边,将来遭受的恶果是不可思议的。


5、“活在当下”绝不是“及时行乐”


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,佛教告诉我们要“活在当下”,意思就是珍惜当下,关注当下发生的一切,尤其是当下这一刻自己的心境变化,自己若能随时把控,其修行功夫已经相当了得了。很多人把“活在当下”看成是“及时行乐”,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,眼前自己身体健康,又年轻,又有钱,又有名,又受人尊重,应该好好把握这人生的快乐时光,好好的潇洒一番才不负此生。


这其实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也是消极的,佛教反而是积极向上努力的,可以去百度了解。佛教提倡“无常观”,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化的,都是不究竟的,能供你享受的福报也是有漏的,不圆满的,所谓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,人人匆匆几十年,起起伏伏,这一刻的顺境或逆境根本代表不了永远,我们活在当下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心,去随缘面对一切,而不是执着于当下,被外物所迷。这一点是必须要区分清楚的。


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,如有不当之处,敬请交流探讨,感恩阅读与分享。


评论